合資生產DRAM與NAND快閃記憶體 海力士與意法聯袂搶攻大陸市場

作者: 王智弘
2006 年 11 月 02 日

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,海力士與意法半導體所合資的8吋及12吋晶圓廠陸續峻工投產,除為因應2007年記憶體市場需求做好準備外,更為雙方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奠下厚實根基。
 

由海力士半導體(Hynix Semiconductor)與意法半導體(STMicroelectronics)所共同合資設立的海力士-意法半導體(Hynix-ST),日前為其在中國大陸江蘇省無錫市所建立的12吋晶圓廠(C2 Fab)舉行峻工投產典禮(圖1),未來將投入DRAM與NAND快閃記憶體的生產製造。不僅成為繼中芯半導體之後,中國大陸第二座12吋晶圓廠,更將為雙方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,有助拓展中國大陸市場。
 

由於此一合資計畫金額高達20億美元,因此受到中國大陸政府當局的高度重視,包括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、信息產業部、江蘇省,以及無錫市等政府單位高層均親臨典禮現場致賀。
 

海力士半導體董事長暨執行長禹義濟(Woo Eui-Jei)(圖2)在典禮致詞時也大力感謝相關政府單位的支持。他表示,在中國大陸政府全力配合下,使得Hynix-ST在工廠建設與相關設備通關作業的速度大幅提升,讓新廠房從奠基到完工只耗費不到一年半的時間,相較於一般晶圓廠約需兩年的建廠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,進而加快未來產品上市的速度。
 

意法半導體總裁暨執行長Carlo Bozotti(圖3)則指出,海力士與意法的合作,是韓國與歐洲半導體產業合作上的重要里程碑,他表示,在雙方互信基礎下,不僅已成功研發出最新的 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,同時也讓這塊原本一無所有的土地,快速轉變成為中國大陸擁有先進技術及設備的晶圓廠,是海力士、意法與中國大陸當局共同的驕傲。
 

Hynix再添12吋廠產能 
 

ST取得低成本記憶體來源
 

事實上,雙方的合作關係,最早可溯及至2003年海力士與意法宣布合作進入快速成長的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,共同投入製程與產品技術的研發。2004年11月,雙方正式簽訂合作契約,決定於無錫建造新的晶圓廠,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。
 

對海力士而言,此一計畫最直接的助益,即在於12吋晶圓廠產能的提升。目前海力士主要的12吋產能來源,包括其位於韓國利川(Icheon)、由8吋廠升級而成的第一座12吋晶圓廠M10,以及與台灣茂德(ProMOS)合作所取得的12吋廠代工產能,相較於三星(Samsung)與近來積極加碼擴廠的台灣DRAM業者,其12吋產能比重仍舊偏低,而無錫的新晶圓廠,將可進一步擴大其12吋廠產能。
 

根據最新的iSuppli市場研究資料顯示,海力士目前的全球市占率為47%,且在中國大陸市場的DRAM銷售量更排名第一。無錫晶圓廠的峻工投產,將為該公司繼位在美國奧勒岡州尤金(Eugene)市的晶圓廠外,再添一座全球性的製造據點。
 

事實上,原本海力士已計畫在其利川廠區投資興建新的12吋晶圓廠,但遭韓國政府以利川為自然保護區為由而駁回,因此也讓外界對於其選擇無錫設廠的原因產生聯想。
 

對此,禹義濟強調,海力士在無錫設廠與利川建廠受阻無關,況且韓國政府也已計畫透過修法的方式,重新審理利川新晶圓廠計畫。他指出,選擇無錫純粹基於布局中國大陸市場的考量,不僅可節省許多建廠成本,並擁有一座最佳成本效益的12吋廠,來維持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領先地位。同時,選擇在韓國以外的地區製造,也較在韓國本地製造,節省更多的出口稅額,可降低整體的生產成本。
 

至於合資新廠對於意法半導體的最大效益,則是取得低成本的記憶體產品來源,以做為其發展系統級封裝(System in Package, SiP)產品的最大利基。Bozotti指出,無錫晶圓廠將加速意法半導體在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的成長,同時也可取得高功能且具成本競爭力的記憶體解決方案,並利用堆疊封裝技術,提升意法半導體在多重晶片封裝(Multi-chip Package, MCP)與SiP產品發展的競爭優勢。
 

除此之外,此次合作,對意法半導體全球市場的發展,亦具有深遠的意義。Bozotti進一步表示,該公司現階段有兩大主要目標,其一是成為全球電源IC市場首屆一指的領導品牌,其二則是在多媒體匯聚潮流發展下,成為市場上可提供一次購足(One-stop-shopping)服務的供應商,特別是在無線通訊與嵌入式系統的記憶體解決方案。
 

為達此一目標,意法半導體擬定了幾項策略,其中即包括與海力士合作投入NAND快閃記憶體的研發與記憶體晶圓廠的興建。Bozotti分析,雙方的合作不僅可共同分擔先進技術研發與產品製造的成本,也將加速整體產品上市與大量生產的時程。此外,他也強調,該公司約有50%的營收來自亞洲市場,而中國大陸更占一半比重,顯示此一市場的重要性。藉由此次的合作,意法半導體將可在快速成長的中國大陸市場打下更深的根基,進一步穩固其全球地位。
 

而對於市場傳言,意法半導體將要跨入DRAM生產,甚至收購海利士股分,對此,Bozotti則回應,意法半導體將不會自行生產DRAM產品,並且沒有任何收購海力士股分的想法。
 

投產以DRAM為主 
 

雙方依持股比例分享產能
 

此一新廠區占地共55萬平方公尺,共有一座8吋廠(C1 Fab)及一座12吋廠,分別於2006年7月及10月開始量產。目前製造DRAM的生產線,8吋廠是採用110奈米及90奈米製程,12吋廠則是採用80奈米製程(表1)。
 

自2005年4月開工動土,到2006年7月投產,整座廠從無到有,甚至進入量產,僅耗時不到一年半的時間,關鍵原因除了無錫市政府與海關單位的通力協助外,海力士也將其韓國的部分機台移植過來,以便讓晶圓廠可提前進入正常運作。禹義濟表示,將該公司位於利川的8吋晶圓廠移植到無錫廠,即在原本長遠計畫中,韓國政府並沒任何反對的意見,如此作法,將有助無錫廠可在初期,以最短的速度達成量產,而未來,投資經費中將有一大部分比重會用於新設備的購置。
 

Hynix-ST C2製造廠課長章熙岭也表示,今年3、4月間,幾乎是一邊建設廠房,一邊組裝設備,在全體員工眾志成城下,3個內即突破月產能5萬片的目標。如今,12吋廠也已投入生產,並達到90%以上的生產良率。
 

目前8吋廠月產能已達5萬片,12吋廠月產能則為1.8萬片。預計2007年中,除現有DRAM生產線外,也將採用先進製程開始生產NAND快閃記憶體。對於未來產能的分配,Bozotti表示,將會依照雙方股本比例分配,意即意法半導體與海力士分別占有三分之一與三分之二的比例。至於後段封測作業,目前將使用意法半導體既有的封測廠進行。
 

Hynix-ST表示,目前廠區中還有一塊12吋廠的預備用地,預計將於2007年1月分開始裝機,5月分即可投產,屆時無錫廠12吋產能將可擴大一倍以上。
 

Hynix-ST無錫晶圓廠正式運作後 
 

意法半導體中國布局更形完備
 

自1980年代中期,意法半導體於北京設立首座辦公室以來,已逐步在中國大陸建立起完整的業務與行銷組織,以及重要的製造、設計及研發中心。現今,該公司在大中國的組織共有約4,500位員工,其中有1,000多位專職於設計、應用支援與業務行銷。
 

1999年開始,意法半導體在中國大陸的銷售表現開始快速成長,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每年僅以7%的高個位數成長的同時,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1%,同時也優於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24%的成長率。
 

在Hynix-ST無錫晶圓廠開始運作後,意法半導體在中國大陸的布局將更形完備,完整涵蓋研發、設計、製造到封測各個領域(表2)。
 

(詳細圖表請見新電子科技雜誌248期11月號)
 

》想看更多內容?快來【免費加入會員】【登入會員】,享受更多閱讀文章的權限喔!
標籤
相關文章

台灣資訊廠商天蠶變 3C產品布局與自創品牌雙管齊下

2006 年 04 月 10 日

數位多媒體前景可期 消費性電子產品各擁一片天

2006 年 05 月 29 日

DrMOS/ULDO推波助瀾 薄形筆電電源效率再優化

2010 年 11 月 15 日

人工智慧是紅得發紫的網紅

2017 年 11 月 06 日

資料科學/電子工程攜手 AI智慧醫療影像判讀加速診斷

2020 年 06 月 06 日

汽車產業駛向電氣化/聯網化(1)

2023 年 08 月 11 日
前一篇
2006 COMSOL多物理耦合CAE模擬研討會
下一篇
Msystems與Data I/O推出mDOC H3快閃磁碟解決方案